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

讓人顫抖的疾病--帕金森病

日期:2023-01-05 10:37:25

帕金森?。≒arkinson's disease,PD),又稱帕金森綜合征,是繼阿爾茨海默病之后的又一復(fù)雜的神經(jīng)退行性疾?。ㄓ址Q認知障礙)[1],主要影響大腦特定區(qū)域(黑質(zhì))的多巴胺產(chǎn)生神經(jīng)元(多巴胺能)。該疾病可導(dǎo)致進行性運動障礙和非運動障礙,其臨床癥狀表現(xiàn)為運動遲緩、靜息時發(fā)抖或僵硬 [2]。


 

1. 帕金森病的類型

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于60歲左右老年人的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變性疾病。主要包括以下類型:

1.1 特發(fā)性帕金森病

特發(fā)性帕金森病是帕金森綜合征中最常見的類型。特發(fā)性帕金森病沒有明確的病因,其主要癥狀是震顫、僵硬和動作緩慢。

1.2 血管性帕金森病

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(也稱為動脈硬化性帕金森綜合征)會影響大腦供血受限的人——通常是有糖尿病、高血壓等健康問題的老年人。這種疾病的主要癥狀表現(xiàn)為行走困難、尿失禁和記憶障礙問題。

1.3 藥物性帕金森病

藥物性帕金森病是指少數(shù)(約7%)被診斷為帕金森病的患者在接受特定藥物治療后出現(xiàn)癥狀。

1.4 其他類型的帕金森病

● 多系統(tǒng)萎縮(multiple system atrophy,MSA)

多系統(tǒng)萎縮(MSA)是一種成年期發(fā)病、散發(fā)性的神經(jīng)退行性疾病。其臨床表現(xiàn)包括自主神經(jīng)功能障礙、對左旋多巴類藥物反應(yīng)不良的帕金森綜合征、小腦共濟失調(diào)和錐體束體征等癥狀。

●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(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,PSP)

進行性核上性麻痹是以腦橋及中腦神經(jīng)元變性及出現(xiàn)神經(jīng)元纖維纏結(jié)為主要病理改變的進行性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變性病。該病會影響眼球運動、肢體平衡、運動障礙、言語和吞咽問題等,因此它有時也被稱為Steele-Richardson-Olszewski綜合征。

● 常壓性腦積水

常壓性腦積水的臨床癥狀主要累及下體,常見癥狀為步態(tài)不穩(wěn)、尿失禁和記憶障礙。

易與帕金森病混淆的疾病

圖1. 易與帕金森病混淆的疾病


 

2. 帕金森病的現(xiàn)狀、特點和案例

2.1 現(xiàn)狀

全世界有1000多萬人受帕金森病的困擾。流行病學(xué)資料顯示,該病患病率為15 ~ 328/10萬人口,其中大于 65歲的人群約占1%。在美國,其發(fā)病率為每10萬人中有21例 [3]。隨著全球預(yù)期壽命的延長,到2030年,受帕金森病影響的人數(shù)以及隨之而來的個人、社會和經(jīng)濟負擔(dān)預(yù)計將大幅增加 [4]。調(diào)查顯示,2014-2021年中國65歲以上帕金森病患病人數(shù)由244.9萬人增長至318.6萬人。未來,我國帕金森病患病人數(shù)將保持穩(wěn)定增長,預(yù)計到2023年中國帕金森病患病人數(shù)將達到345.9萬人。

2.2 特點

年齡:帕金森病平均發(fā)病年齡為60歲,發(fā)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。一般來講,在帕金森病患者中,僅有5%~10%的人年齡處于55歲以下。但近年來在臨床治療中發(fā)現(xiàn),30~50歲的年輕帕金森病患者有了明顯增多的趨勢,這可能與環(huán)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有關(guān),此外還有近年室內(nèi)裝修的污染問題可能也是原因之一。

性別:男性患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是女性的1.5倍。由于基因突變,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帕金森病的人患病的幾率可能會增加一倍。

種族:患病率存在種族差異,白種人最高,其次是黃種人,黑人患病率最低。

帕金森病相關(guān)數(shù)據(jù)

圖2. 帕金森病相關(guān)數(shù)據(jù)

2.3 帕金森病案例

當(dāng)名人披露自己的病情時,有助于提高人們對該疾病的關(guān)注,增加群眾對疾病的認識和理解。

著名美國拳擊運動員Muhammad Ali(1984年確診)在退出拳擊運動三年后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病。此后,他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成立默罕默德•阿里帕金森中心(Muhammad AliParkinson Center) 致力于推動治療帕金森的治療與科學(xué)研究,提高了全世界對帕金森病的認識。

曾五次獲得艾美獎和四次獲得金球獎的Michael J. fox(1991年確診)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帕金森病患者之一。在2000年由于疾病癥狀更為嚴重后從演藝舞臺半退休,此后他便成為了積極推動帕金森氏癥治療研究的社會活動家,并創(chuàng)建了Michael J. fox基金會。2010年3月5日,瑞典卡羅琳斯卡學(xué)院授予他醫(yī)學(xué)榮譽博士學(xué)位,以嘉獎他在帕金森氏癥治療方面所做的積極倡導(dǎo)和在籌措資金方面的貢獻。

2008年,年僅37歲的前美國NBA籃球運動員Brian Grant被確診為“最年輕的帕金森患者”,后建立了Brian Grant基金會來幫助其他患有帕金森病的人。

此外,George H. Bush、Billy Connolly、Alan Arda、Neil Diamond和Pat Torpey也被診斷為帕金森病。


 

3. 帕金森病的發(fā)病機制

目前關(guān)于帕金森病的發(fā)病機制有以下幾種理論:

(1)線粒體功能障礙;

(2)氧化應(yīng)激;

(3)蛋白質(zhì)異常聚集;

(4)免疫炎癥機制。

綜上所述,上述發(fā)病機制中多因素協(xié)同作用,相互因果,惡性循環(huán)導(dǎo)致中腦的黑質(zhì)多巴胺神經(jīng)元選擇性破壞,紋狀體多巴胺合成與分泌減少,以及基底神經(jīng)節(jié)環(huán)一系列改變,最終形成帕金森病的多種臨床表現(xiàn)。

3.1 帕金森病的病因

盡管帕金森病的病因仍在研究中,尚未完全確定,但神經(jīng)遞質(zhì)多巴胺的缺乏是主要原因。它還與遺傳因素、環(huán)境因素以及患者本身等因素有關(guān)。

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因

圖3.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因

● 遺傳因素

常染色體顯性帕金森病基因的致病性突變SNCA、LRRK2VPS35約占帕金森病的0.1% ~ 30%,這取決于家族史、發(fā)病年齡和人口背景 [5] [6]。

常染色體隱性遺傳:PARK7PINK1、PRKN。

編碼葡糖腦苷脂酶基因的突變是本病最強的遺傳危險因素 [7]。

控制線粒體DNA復(fù)制和修復(fù)的途徑中罕見遺傳變異的富集會影響PD的風(fēng)險。導(dǎo)致家族性PD的基因中的大多數(shù)突變,包括SNCA [8]、LRRK2、PINK1、PRKNVPS35,已被證明會破壞線粒體質(zhì)量控制。斑馬魚仔魚帕金森表型的誘導(dǎo)支持了線粒體超氧化物生成對PD發(fā)育的貢獻 [9]。

● 環(huán)境因素

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問題:核上性麻痹、威爾遜氏病、亨廷頓氏病、哈勒-瓦爾登-斯帕茨綜合征和阿爾茨海默病也可引起PD。

腦損傷:外傷性腦損傷,可引起意識水平的改變,使受傷后數(shù)年內(nèi)發(fā)生PD的風(fēng)險增加 [10]。

居住地區(qū):PD的地理分布有所不同,這可能是由于環(huán)境和遺傳風(fēng)險因素的差異。

職業(yè):某些職業(yè)類別或職稱與較高的PD發(fā)生率相關(guān)。工作壓力會增加患PD的風(fēng)險。

農(nóng)藥暴露:在所有與PD相關(guān)的化學(xué)品暴露中,農(nóng)藥(包括氯氰菊酯和六氯環(huán)己烷)的報告最為一致。

與金屬的接觸:各種金屬的職業(yè)接觸被認為與PD的發(fā)生有關(guān)。

● 患者本身

年齡:是帕金森病最大的危險因素。帕金森病主要累及老年人,尤其是55 ~ 65歲人群。

性別: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帕金森病。


 

4. 帕金森病的早期特征和臨床表現(xiàn)

帕金森病有一個典型的進展階段,通常分為5個階段:早期、初次運動、二次運動、原發(fā)性和繼發(fā)性非運動癥狀 [11]

帕金森病的五個階段

圖4. 帕金森病的五個階段

4.1帕金森病早期體征

(1)震顫:靜止期震顫是帕金森病常見的早期癥狀

(2)筆跡很小

(3)嗅覺喪失

(4)睡眠問題

(5)行動或行走困難

(6)便秘

(7)聲音柔和或低沉,研究表明高達89%的帕金森病患者會出現(xiàn)言語體征 [12]

(8)面具臉

(9)頭暈或暈厥

(10)彎腰或駝背

4.2 臨床表現(xiàn)

● 帕金森病運動癥狀

靜息性震顫(手臂、下肢震顫)、運動遲緩、肌肉僵硬(面部僵硬或肢體僵硬)和體位性步態(tài)障礙。隨著疾病的進展,可能會出現(xiàn)進一步的步態(tài)缺陷,如運動開始時的猶豫、轉(zhuǎn)換和步態(tài)凍結(jié)。

● 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

(1)認知障礙

(2)早期飽腹感

(3)直立性低血壓

(4)疲勞 [13]

(5)幻覺 [14]和妄想

(6)情緒障礙(抑郁、焦慮、冷漠和易怒)

(7)泌尿問題(緊急、頻繁、失禁)

(8)性問題,如勃起功能障礙

(9)睡眠障礙

(10)視力問題

帕金森病的發(fā)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,65歲以上的人中有1%受到該病困擾,80歲以上的人中則有3%受到其影響 [15]。早發(fā)性帕金森?。╕OPD)發(fā)生于50歲以下人群。在極少數(shù)情況下,兒童和青少年可能出現(xiàn)帕金森樣癥狀。確診為YOPD的患者有更頻繁的帕金森病家族史和更長的生存期。

帕金森病的癥狀

圖4. 帕金森病的癥狀


 

5. 帕金森病的診斷和評估

首先,如果您擔(dān)心自己可能患有帕金森病,應(yīng)該立即去看帕金森病專家進行診斷。

5.1 如何診斷帕金森病?

這種疾病很難診斷,尤其是在其早期階段,通常通過病史評估、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檢查,以及在某些情況下的腦部掃描或?qū)嶒炇覚z查來診斷。

● 調(diào)查癥狀

臨床醫(yī)生應(yīng)對疑似帕金森病患者進行全面的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檢查。應(yīng)特別重視對眼外肌運動、面部表情、體量、軀干及肢體運動速度、肌肉張力及步態(tài)的評估 [16]。

如果您出現(xiàn)以下三種癥狀中的至少兩種,您可能被診斷為帕金森病。

(1)身體的某些部位通常只在休息時顫動

(2)慢速運動(慢速運動)

(3)肌肉僵硬(僵硬)

● 對帕金森病藥物的反應(yīng)

如果服用一種叫做左旋多巴的藥物后您的癥狀有所改善,代表您很有可能已經(jīng)患上帕金森病。

● 專家測試

(1)多巴胺轉(zhuǎn)運體化學(xué)掃描,稱為Dat Spect掃描。

(2)腰椎穿刺(脊髓液的手術(shù)轉(zhuǎn)移)。

(3)MRI(磁共振成像)腦部掃描。

(4)尿道或肛門括約肌的電記錄(EMG)。

(5)在某些情況下,也可以進行特殊的大腦掃描,如單光子發(fā)射計算機斷層掃描(SPECT),以排除引起癥狀的其他原因。

此外,科學(xué)家們正在尋找識別帕金森病生物標志物的方法,這些生物標志物可以導(dǎo)致更早的診斷和更有針對性的治療,以減緩疾病的進展。帕金森病中的視力異常具有作為生物標志物的潛在價值 [17]。

如果您是帕金森病患者或疑似帕金森病患者,您可以聯(lián)系帕金森英國公司、帕金森支持和研究慈善機構(gòu)。

帕金森病英國網(wǎng)站:https://www.parkinsons.org.uk/。

5.2 帕金森病評估工具

Hoehn & Yahr分級量表:帕金森病的嚴重程度通常采用Hoehn & Yahr (H&Y)量表評估。臨床醫(yī)生用它來描述帕金森病運動癥狀的進展。癥狀分為1至5個級別。在該量表中,1和2代表早期,2和3代表中期,4和5代表晚期帕金森病。

統(tǒng)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(UPDRS)是描述非運動癥狀的更全面工具,包括精神功能、情緒和社會互動、認知困難、日?;顒雍椭委煵l(fā)癥。


 

6. 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

目前,對于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可分為藥物治療、手術(shù)治療和非藥物治療。

6.1 藥物治療

帕金森病藥物列表:

(1)抗膽堿能藥物:包括苯海索、丙環(huán)定、苯扎托品和比哌立登等。

(2)金剛烷胺:可促進多巴胺在神經(jīng)末梢的合成和釋放,阻止其重吸收。

(3)復(fù)方左旋多巴:包括左旋多巴、芐絲肼和左旋多巴、卡比多巴。

(4)DR激動劑:目前臨床常用的是非麥角類DR激動劑。非麥角類DR激動劑有普拉克索、羅匹尼羅、吡貝地爾、羅替戈汀和阿樸嗎啡。

(5)單胺氧化酶B(MAO - B)抑制劑:通過不可逆地抑制腦內(nèi)MAO-B,阻斷多巴胺的降解,相對增加多巴胺含量而達到治療的目的。

(6)兒茶酚-氧位-甲基轉(zhuǎn)移酶(COMT)抑制劑:包括恩他卡朋和托卡朋。

6.2 手術(shù)治療

如腦深部刺激(Deep Brain Stimulati on, DBS)或組織切除。

6.3 非藥物治療

非藥物治療包括對疾病的認識和理解、營養(yǎng)補充劑、增強運動、增強對抗疾病的信心以及社會和家庭的理解、護理和支持。

6.3.1 帕金森病的自然治療

健康均衡的飲食可以改善整體健康。包括著名倡導(dǎo)者Michael J. Fox在內(nèi)的許多帕金森病患者表示,健康的飲食有助于緩解癥狀。

帕金森病飲食:生酮飲食甚至可能對糖尿病、癌癥、癲癇、阿爾茨海默病有益 [18][19];綠茶可能對神經(jīng)元有保護作用;喝咖啡的人患帕金森病的風(fēng)險要低得多 [20]。

補充劑:某些補充劑可能有助于減輕帕金森癥癥狀,包括:

(1)維生素C、E和D

(2)輔酶10

(3)Ω -3脂肪酸

(4)抗氧化補充劑

(5)香精油

(6)增加纖維攝入量以減少便秘。

降低毒性和化學(xué)品暴露:研究表明,農(nóng)村生活、井水暴露、農(nóng)藥和除草劑暴露都與帕金森病相關(guān),因此多吃或全吃有機食物非常有益且有保護作用。螯合還有助于減少重金屬的積累和其他毒素的存在。

6.3.2 運動療法

運動療法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的癥狀,甚至延緩疾病的進程 [21]。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步態(tài)凍結(jié)、姿勢平衡障礙、語言和/或吞咽困難,可根據(jù)不同的運動障礙進行康復(fù)或運動訓(xùn)練。進行語言障礙訓(xùn)練、步態(tài)訓(xùn)練、體位平衡訓(xùn)練等。鍛煉和物理治療是步態(tài)和平衡癥狀的關(guān)鍵,而這些癥狀是藥物治療無法改善的。

6.3.3 心理咨詢

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等心理障礙,是影響患者生活質(zhì)量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。因此,對帕金森病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和抗抑郁藥物治療,可以取得更滿意的治療效果。

此外,還有針對帕金森病的音樂療法 [22]和語音療法 [23]。

6.3.4 帕金森病治療的未來方向

基因治療可能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帕金森病治療策略。近年來,幾種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療方法已經(jīng)進入臨床試驗。帕金森病的一些基因治療方法包括:

(1)AADC-TH-GCH基因療法

(2)病毒載體介導(dǎo)的基因傳遞

(3)RNA干擾療法

(4)CRISPRS-CAS9基因編輯系統(tǒng)


 

7. 帕金森病治療藥物的前景

20世紀下半葉,伴隨對帕金森病病理機制的深入理解,多款治療藥物相繼問世,特別是基于多巴胺能系統(tǒng)的新藥研發(fā)。然而,針對帕金森病的新藥研發(fā)始終是一塊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直到今日,左旋多巴仍是抗帕金森病領(lǐng)域的核心藥物。隨著醫(yī)學(xué)技術(shù)的發(fā)展速度愈來愈快,“老藥”的治療效果逐漸滿足不了患者的治療訴求,行業(yè)迫切需要兼顧安全、療效和長期用藥需求的“新鮮血液”。

依據(jù)pharmsnap數(shù)據(jù)庫整理了帕金森藥物全球研發(fā)進展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已經(jīng)有45種藥品批準上市,而全球在研有積極進展的藥品數(shù)量竟達到了380余種!足足是上市藥品的8倍多!有167種藥物正在臨床前階段扎堆,足以看出全球醫(yī)藥企業(yè)對該治療領(lǐng)域的重視程度。

整理發(fā)現(xiàn),除了多巴胺受體相關(guān)靶點外,目前全球以α-突觸核蛋白(SNCA)為靶點開發(fā)的抗帕金森病藥物已有17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,15個藥物處于臨床前階段;針對富亮氨酸重復(fù)激酶2(LRRK2)為靶點的藥物有5個處于臨床試驗階段;針對 腺苷A2a受體(ADORA2A)為靶點的藥物已有6個進入臨床階段;此外,還有單胺氧化酶(MAOB)、N-甲基-D-天冬氨酸受體(NMDAR)等靶點也是研究火熱。

隨著基礎(chǔ)醫(yī)學(xué)研究的進步,全球醫(yī)藥從業(yè)者群策群力,在研藥物針對的靶點和作用機制各有突破,“百家爭鳴”的研發(fā)格局對帕金森病研發(fā)領(lǐng)域具有絕對的積極意義和推動作用。


參考文獻:

[1] Mason Amanda R, Ziemann Adam, Finkbeiner Steven. Targeting the low-hanging fruit of neurodegeneration [J]. Neurology, 2014, 83:1470-3.

[2] Postuma RB, Berg D, Stern M, et al. MDS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rkinson's disease [J]. Movement Disorders, 2015, 30(12):1591-1601.

[3] Savica R, Grossardt BR, Bower JH, et al. Incidence and pathology of synucleinopathies and tauopathies related to parkinsonism [J]. JAMA Neurol, 2013, 70:859-66.

[4] Dorsey ER, Constantinescu R, Thompson JP, et al. Projected number of people with Parkinson disease in the most populous nations, 2005 through 2030 [J]. Neurology, 2007; 68:384-6.

[5] Clark L N, Wang Y, Karlins E, et al. Frequency of LRRK2 mutations in early- and late-onset Parkinson disease [J]. Neurology, 2006, 67(10):1786-91.

[6] Trinh J, Farrer M. Advances in the genetics of Parkinson disease [J].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, 2013, 9(8):445-454.

[7] Sidransky E, Nalls M A, Aasly J O, et al. Multi-center analysis of glucocerebrosidase mutations in Parkinson disease [J]. N Engl J Med, 2009, 361(17):1651-1661.

[8] Kamp F, Exner N, Lutz A K, et al. 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al fusion by α-synuclein is rescued by PINK1, Parkin and DJ-1 [J]. Embo Journal, 2014, 29(20):3571-3589.

[9] Pinho B R, Reis S D, Guedesdias P, et al. Pharmacological modulation of HDAC1 and HDAC6 in vivo in a zebrafish model: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for Parkinson's disease [J].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, 2016, 103:328-339

[10] Gardner Raquel C, Byers Amy L, Barnes Deborah E, et al. Mild TBI and risk of Parkinson disease: A Chronic Effects of Neurotrauma Consortium Study [J] .Neurology, 2018, 90: e1771-e1779.

[11] Maiti Panchanan,Manna Jayeeta,Dunbar Gary L,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Parkinson's disease: Targets for potential treatments.[J] .Transl Neurodegener, 2017, 6: 28.

[12] Schalling Ellika, Johansson Kerstin, Hartelius Lena. Speech and Communication Changes Reported by People with Parkinson's Disease [J]. Folia Phoniatr Logop, 2017, 69: 131-141.

[13] Siciliano Mattia, Trojano Luigi, Santangelo Gabriella. et al. Fatigue in Parkinson's disease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[J]. Mov. Disord, 2018, undefined: undefined.

[14] Swann Peter, O'Brien John T. Management of visual hallucinations in dementia and Parkinson's disease [J]. Int Psychogeriatr, 2018, undefined: 1-22.

[15] Pringsheim T, Jette N, Frolkis A, et al. The prevalence of Parkinson's disease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[J]. Movement Disorder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, 2015, 29(13):1583-1590.

[16] Suchowersky O, Reich S, Perlmutter J, et al. Practice Parameter: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new onset Parkinson disease (an evidence-based review): 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[J]. Neurology, 2006, 66: 968-75.

[17] Guo Li, Normando Eduardo M, Shah Parth Arvind, et al. Oculo-visual abnormalities in Parkinson's disease: Possible value as biomarkers [J]. Mov. Disord, 2018, 33: 1390-1406.

[18] Zhou Weihua, Mukherjee Purna, Kiebish Michael A, et al. The calorically restricted ketogenic diet,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malignant brain cancer [J]. Nutr Metab (Lond), 2007, 4: 5.

[19] Gasior M, Rogawski M A, Hartman A L. Neuroprotective and disease-modifying effects of the ketogenic diet [J]. Behavioural Pharmacology, 2006, 17(5-6):431.

[20] Costa J, Lunet N, Santos C, et al. Caffeine exposure and the risk of Parkinson's disease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[J].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, 2010, 20 Suppl 1(1):S221.

[21] Bloem Bastiaan R, de Vries Nienke M, Ebersbach Georg.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with Parkinson's disease [J]. Mov Disord, 2015, 30: 1504-20.

[22] Sihvonen A J, Särkämö T, Leo V, et al. Music-based interventions in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[J]. Lancet Neurology, 2017, 16(8):648.

[23] Ramig Lorraine, Halpern Angela, Spielman Jennifer, et al. Speech treatment in Parkinson's disease: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(RCT) [J]. Mov Disord, 2018, undefined: undefined.


特別關(guān)注